社會化後只能寫進歌裡的獨白:〈厭世調〉歌仔戲融合樂之創作理念與編曲解析

Sherwin Yang
Nov 24, 2022
2022/8/27 河洛語組頒獎@Zepp New Taipei

獲 111 年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河洛語組佳作

【合輯製作版】Streetvoice 音樂連結:
https://streetvoice.com/tomaawards/songs/709309/

一、創作緣由

自 2021 年初起,在大龍峒保安宮師事柯銘峰老師學習歌仔戲後場音樂,至今已接近兩年,對這樣原先完全不熟悉的劇種,也逐漸建構了大略的理解與想像,雖說 2021 年曾以歌仔戲元素創作國樂團合奏作品《南街殷賑》,卻始終還沒有機會從融合樂(Fusion)的角度下手處理歌仔戲音樂。

回顧過往,從 2016 年短暫接觸南管、2017 年開始學習北管至今,陸續也以這些傳統元素創作了不少小有成績的作品:异境樂團入圍金曲獎專輯《流光傳奇》中的〈瑤池千秋〉與〈望返〉、以北管元素描寫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之曲目《代天》獲屏東聯合管樂團「2022 管樂 TRY 一下」管樂作品試演計畫首獎、北管跨界展演《三郎》中編曲作品〈浮世〉獲 myfone 行創獎原創歌曲首獎、以北管元素創作音樂劇《紀念日》入選臺中國家歌劇院音樂劇培訓計畫等。

如今,是時候仿造當年《三郎》的形式,以嶄新的面貌呈現我想像中海納百川的歌仔戲音樂了。

2022/8/23 彩排@慕桑音樂

從最初的發想,包含詞曲創作、編曲、錄音、混音等完整製作過程,都由我這邊一首包辦,是給自己的一份練習、同時也為了完整傳達自己的概念:整體來說,比起以流行為本,我其實始終更想嘗試「傳統先行」,以流行或其他非傳統元素加以包裝,目的是讓習慣傳統戲曲的人直覺上熟悉也容易接受、讓一般人能卸下心防嘗試理解不熟悉的領域。所以這次我在製作上基本把關了每個重要的環節,並適時雙邊吸納傳統與流行方面的意見,嘗試讓我居中搭起橋樑的能力能夠完善發揮。

二、作曲概念

Lead Sheet Page 1
Lead Sheet Page 2

如果說北管的「國歌」是【風入松】、日本雅樂是〈越天楽〉,那歌仔戲最為人所知的非【七字調】莫屬,就算沒有真正了解【七字調】,可能也聽過徐佳瑩唱〈身騎白馬〉,而這首〈身騎白馬〉的副歌原型就是一首標準的【七字調】,旋律基本上差不多,但流行音樂的版本為了方便傳唱,省略了原先代表性的器樂過門。

在【七字調】、【雜唸調】、【都馬調】這類曲調中,旋律往往會因臺語歌詞的「聲調」而變化,即所謂「依字行腔」。另外,雖然是【「七」字調】,但為了語句通順,多會視情況另加無意義的「虛字」或不佔空間的「襯字」,增添旋律與歌詞的多樣性。

唱歌的段落按照格律之外,歌仔戲為了配合舞台上演員的移動或動作需求,一樣有適合「無限反覆」的段落,而最常與【七字調】搭配出現的是【七字弄】,在作曲的想法上,我把原先是器樂伴奏的旋律填進歌詞,並加以延伸與改造,而不完全是無中生有出新的旋律元素。

編曲與混音 Pro Tools Session

三、編曲解析

大方向上:

  • 廣義來說,戲曲音樂的一大特色,是對樂器合奏的組成沒有太嚴格的限制,不同類型樂器總是可以同時存在,並依據各自的演奏習慣,在骨幹的旋律上做有限度的自由即興(即「支聲複音(Heterophony)」,或可以理解成口語上的「加花」),在編曲上當然也是以這個大原則為出發點。
  • 因曲目較短(2 分 54 秒),盡量安排每個段落都是不違和的新的風景,無時無刻不是驚喜。
  • Lead Sheet 上的 24 拍是為了配合傳統記譜習慣,轉 44 拍的部分則是將旋律嵌入爵士 Swing 後的呈現,Double Time(速度感受兩倍快)的情況下較方便視譜。
  • 鑼鼓沿用與改編,讓所有樂器可以一起齊奏同樣的節奏 Pattern,對歌仔戲聽眾來說,鑼鼓的位置因曲式相同不會突兀,但新的節奏 Pattern 能讓人耳目一新。

A Section

  • 傳統七字調有許多開法(【正介】、【三角板】、【一音】)給演員(主唱)提示,由於是製作而非現場演出,這邊選用最省略不用任何提示的方式,即【無頭七字調】直接讓演員開歌的做法,並改為阿卡佩拉,製造氣勢也不囉唆。
  • 傳統七字調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比較容易有氛圍上的落差,換句話說,第一句可能還在建立氛圍,要到第二句才穩定下來,此處也是應用這個原先就存在的轉折點,二話不說直接進 Double Time 的 Swing。
  • 雖然旋律基本是五聲音階,但和聲以爵士 Outside 的不和諧延伸音和順耳、簡單的和弦輪流出現。
  • 部分鑼鼓點(亦稱「鼓介」)有經過重新編排,較符合流行樂、尤其 Fusion 融合樂的做法。
僅取鑼鈸而無鼓

Inter 1

  • 來自京劇、甚至可以說是傳統戲曲裡最有標誌性的「弄」(對著戲劇動作可以無限反覆的短樂句),將其旋律拉長,並編配和弦為大小調穿插,增添一些爵士風味。
僅骨幹音,不含加花
  • Blues 般的 Bass Line,換和弦的時機設計在前一拍上,製造一些搶拍的小樂趣。
  • 口白設計音色質感是模仿遠方傳來的擴音,建構「野台」的想像空間,左右有聲音差的回音同時也象徵「弄」本身的意象:在同樣的段落中反覆繞行找不到出口。
  • 混音上,刻意推大 Double Bass 的打弦聲,暫時彌補一些鑼鼓缺席的高頻空缺,同時讓整體還是維持一定程度的 Live 感。

B Section

  • 前半段主旋律因依字行腔,音高走勢較低,順勢設計成較為輕盈的編曲,在緊繃的段落保留一些喘息空間。
  • 前兩句鋼琴伴奏是以【七字白】為概念設計,並在此小段旋律中以爵士的手法製造下行的聲響、進而產生和弦的推進。
  • 後兩句則回到大家想像東方音樂非常五聲的印象,同時鋼琴編配的和聲音域寬廣,畫面上做一個明亮的燈光轉換。
  • 傳統上來說,大部分的過門皆可視情況省略,此處即因應樂曲緊湊性,和 A Section 做區隔,省略第三句後面的過門。

Inter 2

  • 曲目前段多半是從西方樂器出發,想盡辦法配合【七字調】的曲式,然而,這次換成傳統樂器改以 Swing 的感受演奏,使得風格融合可以是雙向。
  • 電吉他也加入模仿殼仔弦的「滑音」與「打音」,與殼仔弦和月琴結合成一個小型 Ensemble(合奏單位),在爵士樂團的背景中挺身而出。

Instrumental Solo

  • 轉回 Double Time,為整首曲子最後一次推高情緒。
  • 電吉他持續模仿殼仔弦的裝飾音手法,但「滑音」幅度則更大,整體 Outside 的聲響下,中間卡一句 G 大調的旋律(傳統【七字調】多為 D 小調)。
  • 鋼琴 Solo 段落中,鑼鼓經是【加勃勃】,平時即適用於短兵相接等最激烈的場合,放在最後一段的 Solo 也是為了堆疊最後的高潮,同時讓鋼琴的左手伴奏適度地搭配鑼鼓經特色的兩個小短音。

四、錄音紀錄

2022/3/14 殼仔弦錄音@浩世錄音室
2022/3/14 月琴錄音@浩世錄音室
2022/9/25 低音提琴錄音@強力錄音室
2022/9/28 鑼鈸錄音@強力錄音室

厭世調(河洛語組佳作得獎者:楊易修)

作曲|楊易修

作詞|楊易修

編曲|楊易修

製作人|楊易修

合輯製作版】

主唱|周意紋

電吉他|楊易修

低音提琴|葉俊麟

鍵盤|楊易修

爵士鼓|陳玟瑋

殼仔弦|柯銘峰

月琴|李咨英

鑼鈸|許伯榆

口白|柯銘峰

器樂錄音|田恕仁、王維剛

演唱錄音|楊易修

錄音室|浩世錄音室、強力錄音室

混音|楊易修

現場演出版】

主唱|周意紋

電吉他|楊易修

電貝斯|劉鳳武

鍵盤|林亮宇

爵士鼓|陳玟瑋

殼仔弦|鄭雅婷

月琴|李咨英

三樣架|許伯榆

編程|徐莉婷

2022/8/27 比賽@Zepp New Taipei

--

--